企業大學又稱公司大學,是指由企業出資,以企業、一流的教授及專業培訓師為師資,通過實戰模擬、案例研討、互動教學等實效性教育手段,以培養企業內部中、和企業供銷合作者為目的,滿足人們終身學習需要的一種新型教育、培訓體系。其實已經有了類似的企業高等學府,如海爾大學。
2020年5月,遴選54家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平臺機構向全社會推薦。
2021年5月13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規范“大學”“學院”名稱登記使用的意見》,意見要求企業內設培訓機構不得使用“大學”“學院”字樣的名稱及簡稱開展任何形式的宣傳等活動。
自1956年,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公司克勞頓學院正式成立,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崛起。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企業大學進入快速發展期,全球企業大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400多所到2010年達到3700所,財富世界500強中近80%的企業,擁有或正在創建企業大學。在美國的上市公司中,擁有企業大學的上市公司平均市盈利比沒有企業大學的市盈利明顯要高。
1993年,區大學成立,這是中國境內企業大學誕生的最早開端。
自2001年1月始,萬科公司為迎接市場挑戰,提高管理團隊的綜合管理水平,先后派人參加了惠普商學院的《企業文化》、《戰略規劃十步法》、《管理流程》以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盡管兩家企業行業背景迥然不同。
2004年12月8日,在萬科集團深圳總部,萬科再次聯手惠普商學院開辦的《萬科高級經理精英訓練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截止2011年底,中國已建成的企業大學超過400所(其中外企在華創建的企業大學超80所,中國本土企業大學超320所),如果加上民間低調成立的企業大學或超過1000所。
2020年5月,遴選54家職業技能培訓線上平臺機構向全社會推薦。淘寶大學、五八大學、美團大學等一批“企業大學”悉數入列。 [1]”,這些實操性非常強,非常貼近企業實際的信息、知識或者經驗,對于團隊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更是異常迅速。同時,在企業大學的交流互動中,團隊成員之間會形成良性的競爭,促使整個團隊成員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最終實現整個團隊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理由五:培養并開發領導潛能
企業大學最初建立通常都是把中高層管理層作為培訓對象的,一系列課程的設計也都是針對不同層級的管理者而開發的,所以從課程學習上,企業大學無疑有助于企業培養和開發員工的領導潛能。另外,企業大學為員工提供了除了工作之外的另外一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員工通過小組任務、團隊協作等等學習活動有機會充分發揮和鍛煉自己的領導力。
理由六:企業轉型及組織變革驅使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決定了只有不斷創新和變革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才能取得競爭優勢。被動的改變,照樣會落后會被淘汰,更不要說根本不去改變了。所以變革成為了當今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企業的變革要求員工有極強的全局化的視野和適應能力,而這種能力除了員工自身的素質外更主要的需要系統化、持續性的培訓。正是在這樣高速發展背景下,變革呼喚企業大學的建立。
同時,企業大學往往是轉型和變革的推動者和領導者,例如企業大學通過高層培訓課程,讓高層的思想交流碰撞,最終形成轉型和變革的源泉。另外,企業大學的培訓和交流可以推動員工對變革的深刻理解,大大減少企業變革中的阻力。
理由七:樹立企業形象
企業大學往往和優秀、先進、創新等名詞聯系在一起,企業大學也是伴隨著一個個卓越的企業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的,如GE、摩托羅拉、HP等等。 企業大學是根植于企業的,企業有著較高的管理水平,企業大學才能真正有效順暢的運轉。企業大學的建立本身就是對企業實力的一種證明,這既包括企業盈利能力,也包括企業的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因此,建立企業大學本身就是樹立一種追求卓越的企業形象,同時也給人一種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形象。
理由八:有效地傳播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宣傳本身就是企業大學培訓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尤其對于新員工,企業大學的培訓更是他們最初認識企業的窗口,是他們感受企業文化的窗口。另外,企業大學也是培養企業文化的最佳土壤。企業大學是思想交流的場所,學員雖然來自不同部門,但凡是在企業大學培訓過的人,潛移默化中會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理念,這正是企業文化的體現。企業大學為員工營造學校的氛圍,這本身就是在向員工傳遞一種進取創新的組織文化。 而企業大學對的持續性、體系性和多樣性,也能彌補企業文化現階段所面臨的持續和系統兩大難題。
理由九:強化企業戰略思想的貫徹力和內部溝通能力。
企業大學與傳統培訓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站在戰略的高度為企業服務,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應急式培訓。所以企業大學從一開始的成立到各大系統的建立和完善無不體現出企業的戰略需求。很多高層領導者是戰略的制定者又是企業大學的教師,這樣戰略制定者直接面對戰略執行者,執行者有信息又可以直接和制定者進行反饋并提出建議,使得戰略信息的傳遞更加直接有效。同時,通過長期的培訓使員工深刻領悟企業的戰略,并且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參與了戰略制定的過程,自然使得戰略的貫徹力得到了強化。
理由十:強化與企業供應鏈的伙伴關系。
一個企業的管理能力已經不僅僅體現在內部控制力上,對上游和下游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對于企業的成功越來越重要。基于此戰略要求,企業大學的培訓對象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員工,一般都會向上的伙伴擴展,以支撐企業戰略。通過企業大學的對供應鏈伙伴的培訓,可以提高對方的工作效率或者技術水平,使企業和其伙伴獲得雙贏,雙方的績效都能得以改善。同時,在培訓過程中可以增進雙方的了解和溝通,利于形成穩定的戰略同盟,改變零和博弈的對立思想。另外,通過企業大學的培訓還有利于雙方文化的理解,促進業務的配合默契,提高雙方的合作效率。
理由十一:企業重要的溝通平臺。
首先,企業大學能夠為企業高層帶來定期的信息交流溝通和思想碰撞平臺。其次,企業大學的教師有很多是企業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必須全部參與。他們與下級員工在以師生關系為基礎的交流中,能夠打破傳統的縱向層級界限,能夠拉近雙方的距離,更利于換位思考。再者,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員在一起交流學習,打破了職能部門的阻隔,有利于打破橫向界限。同時,不同地位不同部門的員工在這里也能正確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文化背景,員工還能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融洽的氛圍,協作得以增強,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大大降低了內部的交易成本。
其實建立企業大學的理由遠不止這些,根據每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的經營環境都會有各自特殊的理由,但是以上11條是普遍適用并且在任何時候都會體現出其優越性的。
然而,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雖然掛了企業大學的牌匾,但是卻沒有做企業大學的事情。追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國內本土企業創建企業大學的目的與企業大學建立的三大根本目的有所偏差。
有研究表明,中國本土企業建立企業大學的目的主要有:1) 促進企業戰略、商務計劃或目的的實施;2) 改善企業內部的溝通;3) 幫助企業塑造及完成新戰略的轉移過程,或完成合并、收購或流程再造過程;4) 提升新任經理領導能力,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勝任力管理);5) 在過程中,探索并建立更多的商機;6) 整合供應鏈的標準,建立并鞏固與客戶、供應商及經銷商的關系;7) 將所有教育與培訓整合于一身;8) 通過灌輸“終生學習”戰略留住員工,以吸引有能力和具潛質的人加盟;9) 彌補中國大學提供教育的不足;10) 作為一種公關工具,與當地政府建立關系;11) 大勢所趨,成立“企業大學”可以建立良好的形象;12) 創造一個潛在的賺錢商機。
此上面的12項目的都是可以通過建立企業大學來實現的。每個企業在建立企業大學的時候都要結合自身的戰略、發展階段、環境、規模等等分析自身的實際需求,給出自己建立企業大學的目的并且盡可能具體化。但是很多的企業僅僅為了實現其中的某些目的而建立了所謂的“企業大學”,導致企業大學根基不穩,甚至目的不純,形成了很多四不像“企業大學”。這是我們企業大學實踐者必須要避免的。
綜上所述,企業建立企業大學的理由或者目的都應該源自三大基本目的和11大理由,這些理由不但可以作為建立企業大學過程中的指導,并且可以用它們是否成立和實現作為評價企業大學建立成效的標準。只有正確的認識到建立企業大學的理由或者目的之后,并為之努力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才能扎扎實實做好企業大學!



